教师的人生感悟
教师的人生感悟
“教师人生”要求教师不再把教育仅仅当作一门职业、一个手段、一项工作、一件事情来看待、来处理,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、来体验、来充实、来完善。“教师人生”需要生命的活力,需要生命的激情,需要生命的灵动。“教师人生”需要感动。感动自己,感动学生,感动家长,感动社会,感动中国,感动未来。
当然,“教师人生”还需要责任,需要体验教育的快乐,感受教育的幸福。
教师之服饰:不修边幅,不符合教师的形象要求;不懂礼仪,不合教师的职业规范。
吊带衫、露脐装也许性感动人,但应远离学校和教室;黄头发、鸡冠发妩媚可人,但应该移开教师的头上。
教师之语言: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,曼妙、细腻、唯美、豪迈;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,深邃、练达、智慧、仁爱。
教师的微笑和严厉同样重要,二者相比,微笑更平和、温和,更可爱。严厉的教师令学生敬畏,微笑的教师令学生喜爱,善于在严厉中不时渗透会意的微笑的教师,则令学生敬爱。
教师之习惯: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,都有需要改良与更新、发展与进步。坏习惯一定要改,好习惯如果十年如一日,一成不变,终究有一天也会归入坏习惯的行列,因为“不变”本身未必就是好习惯。
教师之思想:你想成为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吗?赶快去读书,赶快去研究,赶快去反思,赶快去提练,赶快去合作,赶快去破除对权威的迷信,赶快去找回梦想和理想、信念和信心,赶快去成为你自己!
教师之信念: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?也许就是教师的信念。
教师的信念蕴含着教师的信誓,教师的激情。
教师的信念中还包含着责任与使命、爱心与真情、坚持不懈与持之以恒。
教育的理想与梦想是天使,而教育的现实与困境是魔鬼,应试教育、功利主义、分数崇拜、知识授受主义的混血儿手持魔棒,折磨着教师的良知,压抑着教师的创造。魔鬼当道,天使避难了!
信念:1、确信的观点或看法;2、尊奉或信奉的思想或看法;3、坚守的思想或理念。
杜威的五大教育信念:教育即生活;教育即生长;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;学校即社会;从做中学。
教师的信念的核心是教育价值观和学生发展观。
人生感悟之一:生活与活着
人活一辈子,所做的任何努力从哲学的角度(不要从实用的角度或功利的角度)看都是值的。人活的意义在哪里?不就在于不断奋斗吗? 行不行是一面,我们努力不努力是另一面,重要的是付出了努力,而不在于结果如何,这就是无功利的人生。
人生感悟之二:奋斗者的心得
坦率地说,我觉得自己可克服过的障碍恐怕是绝大部分人都会碰到的,那就是人的惰性,或者说是一种安于现状的心态。(郑杰)
要努力向前呀。
人生感悟之三:精神的寄托
(转)多看点书,让你相信还有精神的存在。中国人缺乏信仰已经让自己无地自容了,不要搞得自己象个没有灵魂的躯壳。
人生感悟之四:活着别像一条虫!
为什么“心比天高”的人却往往命比纸薄?因为他们常常由于痴情于远方虚幻的彩云而忽略了脚下坚实的大地。所以不管现时尘世多么浮躁,我们都要脚踏实地,正确地认识社会,正确地认识自我,把握好生活的准则与方向。
人生感悟之五:斗士的座右铭
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在保持竞争力不落人后,星期六与星期日拿来超越他人。
说这话的人我非常佩服,能认识到这一点确属不易。天天都保持斗志,象鲁迅一样做一名斗士,这样不论一生是轰轰烈烈,还是平平淡淡,都会觉得非常充实、无悔。
人生感悟之六:少看电视多读书
对少一代的人应该告诫他们:少看电视多读书。因为他们处在这个时代,自小就是电视看得太多而书读得太少。要告诫他们,好好学习,好好做人。善于学习的人才会有成就,而不是学历高的人就一定有成就.世界没有不幸的人,只有不努力的人,只要努力一切皆为可能。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耐得住寂寞,因为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。
人生感悟之七:圣人心,平常心
(借)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,为了成为圣人,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。他不可能表演奇迹,也不需要表演奇迹。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,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,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。
人生感悟之八:幸福没有榜样
第一次月考,在考场读到一篇文章,觉得不错,替老夫感悟了一下人生。文章如下。
幸福没有榜样
有时,我们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,不如人家的日子过得那样滋润甜美,还常常拿别人家的幸福做榜样,去寻找自己的幸福。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”,可是,到头来,我们会发现,唯独这人追人寻、人见人爱的幸福,没有榜样,常常是求而不得,甚至先生烦恼。
幸福是什么?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给出的答案是“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”。但是,同样的“境遇和生活”,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。乞丐得到一顿饱饭,心情会很舒畅,感到幸福的降临;不说一顿饱饭,就是一桌山珍海味,在大款大腕那里,大概也激不起一点快乐的心情吧。作家史铁生的境遇,很让我们同情,他不幸患有尿毒症,但他说:“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。发烧了,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。”并说,“终于醒悟,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。”我们身体还算健康的人,能体验到不发烧也是一种幸福吗?会把幸福的底线放得这样低吗?
其实,词典给出的幸福答案是不大准确的。即使同一境遇,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。生活在大体相似的环境里,一百个人眼中的幸福观,或许还不止一百呢,有时同一个人,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幸福观。幸福观的模糊,对幸福理解的个性化,这大概也告诉我们:幸福,没有模式;幸福,没有榜样。
幸福,没有榜样。梁实秋也这样说,“幸福与快乐,是在心里,不假外求。求即往往不得”。一位远房的侄女,日子本来过得很快活。一次同学聚会,看到一位当处长的同学,居有豪宅,出有宝马,很是羡慕人家的幸福生活,抱怨自己的男人只会教书,不会捞钱。原有的快乐也因寻找幸福的榜样,而逃之夭夭。
还有,我们眼中的别人的幸福,有时并不是那么一回事。我们常常喜欢用世俗的眼光看别人的幸福,常常认为有权势,有财富,有显赫的名声,有骄人的业绩,就会有幸福,有舒心的日子。其实,幸福有时恰恰与权势、与财富离得很远,与名声、与业绩也并不怎么亲近。侄女那个同学,近日,婚外恋闹得沸沸扬扬,幸福显然并不在她家。孟德斯鸠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:如果你仅仅希冀幸福,这不难做到;但期望像别人那样幸福,这总是难以做到,因为我们认为别人会比实际更幸福。“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”,然而,每个人对幸福的感悟又各有各的不同。这大概与人们的不同追求有关。勇敢的人,追求刺激,冒着生命危险或是攀登高山,或是漂游湍流,感到是种幸福;沉静的人,喜欢安闲,甘愿生活寂寞,或是一部《庄子》,或是一首古曲,也会心中溢满快乐。伟大的哲学家康德,把人生的追求归结为: “我是谁?我要干什么?我如何去干?”幸福大概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。能行风行风,能行雨行雨;能运筹帷幄,可当经理;有一身力气,蹬起三轮车也有歌声相伴。幸福,其实只是一种感觉,自己做了自己能做的事,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思,人生是多么美好,你感觉到了,你便拥有幸福,这和他人的评论毫不相干。
幸福,完全在于自己。自己有个真实的人生,对自己的人生尽力了、负责了,对得起社会、对得起父母与妻子儿女,就是充实的人生,快乐的人生。心存快乐,就是幸福。
幸福,在自己的心中;幸福,没有榜样,也无需榜样